慈晓客户端记者 张金科 通讯员 罗利华
2024-04-16 10:38 1.76万热推
4月11日,在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春季)博览会上,新跃、汉科等企业纷纷推出了企业拳头产品和最新成果,吸引了一批国际客商的关注。
当前,口腔种植、人工关节置换、心血管支架、生物新材料、微创外科、肿瘤介入治疗等医疗器械产品成为慈溪经济持续增长新亮点,慈溪医疗器械行业正向着更高级、更精密、更尖端持续前行。这些年来,这些企业如何在医疗器械行业新赛道向“高精尖”创新突围?近日,记者采访了慈溪市生命健康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了解相关情况。
“慈溪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行业是生命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命健康领域代表着科创发展的新高地。”慈溪医疗器械产业协会会长、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成在接受采访时说,“慈溪企业要在‘高精尖’的医疗器械领域有所突破,只有通过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持续向行业高端发起冲刺。”
沈国成的这段话包含了他多年创业的心得经验。据沈国成介绍,慈溪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了30多年,2010年,相关企业开始与科研院校寻求合作,生产规模才逐渐扩大,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像慈北医疗就是从生产单价仅3元的口腔科医用包起步,那个时候高端的医疗器械产品对他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
“以往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无法国产,只能高价从国外进口。要改变这种局面,单靠企业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沈国成说,这些年来,慈北医疗坚持自主创新,先后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等开展合作研发,直面行业痛点,持续深耕颅颌面医疗器械领域。
“这是我们刚刚研发的颌骨牵引器,这款产品广泛应用于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手术中,而5年前这个产品一直以强生公司为主导地位。”慈北医疗工艺部经理孙斌在说,去年,慈北医疗自主研发的颌骨牵引器投放市场,销量迅速攀升,一举占到国内产品总量的90%以上,实现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
除了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企业在开拓新领域时,同样需要借力高校共同进行探索。
“我国在特殊金属加工行业起步较晚,直径小于0.2mm钛合金超细丝批量化生产领域存在技术壁垒,这些年广慈一直想突破壁垒、替代进口。”浙江广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仲棉说。然而,在研发过程中,广慈多项技术迟迟无法突破,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为此,企业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不断尝试和创新,反复试制、试验与改进,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最终解决了钛合金超细丝拉制过程中吸氢和氧化膜厚度的控制,实现高表面光洁度超细丝的抛光技术突破,成功研发直径0.12mm的钛合金超细丝的产业化制备技术和工艺。徐仲棉说,实现批量生产的超细丝材满足在金属固定环扎装置产品中的临床应用。2023年,广慈钛合金超细丝投放市场以来,已实现销售额2000余万元。
据了解,综合体集聚平台优势,通过引入、集聚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慈溪医工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慈溪表面处理中心、温医大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产业化平台,打造慈溪医疗器械行业科创融合发展新高地。目前,新海集团、慈北医疗等企业与慈溪医工所、宁大科院、温医大研究生院等在慈高校院所正式成立校企高端引才联合体,为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赋能加码。
“这枚止血夹子直径仅2.5毫米,需通过约1米多长的胃肠镜通道,在人体消化道内完成止血、创面闭合。”新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宁波新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宁薇向记者展示了该企业最新成果。这是一个临床中用量巨大的产品,但要在人体消化道狭小的空间内实现一系列复杂功能,对止血夹的设计制造工艺要求极高。不仅如此,由于国外龙头企业在止血夹的研发上走在了前面,已完成300多件核心专利的布局,堆筑层层高墙,全面封锁了后进企业的自研之路。
医疗器械要在市场有立足之地,只能突破国外品牌卡脖子,提升新质生产力,参与到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新跃医疗通过挖掘该产品在临床中潜在需求和痛点,反复设计和验证了上百种结构形态,采用高精度激光切割技术,制造出一体式夹钳部核心部件,将坚硬的金属展现出柔韧的特殊效果,以不同的技术路线成功突破了止血夹国内外专利技术的围堵与封锁。
新跃医疗这家2017年成立的企业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精密加工制造实力?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新跃医疗背靠新海集团。凭借30余年在打火机领域的持续深耕,1000余个相关技术专利以及模具、塑料领域的人才储备,使得新跃医疗一“出生”就拥有得天独厚的制造基础与优势。“打火机和医疗器械,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赛道。但其中的精密加工器件,可以说异曲同工。”孙宁薇说,基础技术的关联性,是新海集团决定向医疗器械领域延伸拓展,开辟新赛道的重要原因。
如今凭借着标准、精益制造等技术的创新制胜,新跃医疗已经聚集呼麻监护、内镜诊疗、微创外科三大领域,跻身产业链“链主”型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行列。
精益求精的制造技术往往有相通之处,宁波金格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荣新安圣机械有限公司、垠雨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从传统制造业进行跨行升级,进军医疗器械行业,并借助企业原有技术优势,在医疗器械行业迅速站稳脚跟,展示出慈溪企业向“高精尖”产业突围时的精密制造底蕴。
“慈溪不少制造企业本身就积聚了精密智造的技术优势资源,这与同样需要精密制造的医疗器械行业仅隔一层窗户纸,捅破这层纸,这些精密制造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沈国成说。为了引导更多的制造企业深入探索医疗器械行业,综合体举办了“科创中国”2023中国宁波(上林)医疗器械技术高端论坛、宁波·慈溪“上林峰会”等活动,吸引慈溪制造企业将发展的目光瞄向医疗器械领域,让慈溪多年积累的精密制造企业在新行业内释放更大动能。
在慈溪,像新跃医疗这样在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并不在少数,在医疗器械尖端领域也频频闪现慈溪制造产品。
“这款产品的两个摄像头像两只眼睛,还原真实人眼立体视野,比起常规胸腹腔镜展示的平面视野,能够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完成度。”日前,山东某三甲医院医生在使用了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D电子胸腹腔镜系统”后说。
3D胸腹腔镜正是赛诺微医疗新近主推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赛诺微副总裁张金杰说,自2016年挺进医疗设备产业“新蓝海”以来,技术创新成为赛诺微解锁医疗器械顶尖科技的“金钥匙”。然而,要在医疗器械行业尖端细分领域站住脚,需要尖端的产品、技术和设备,而每项引领行业的新技术问世,总是充满坎坷和挑战。
在3D胸腹腔镜研发初期,正是疫情期间,企业面对较大的经营压力,创新动力不足。“综合体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鼓励我们申报了慈溪市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第二年我们获得了综合体补助的首期25万元资金。”张金杰说,有了这笔补助资金的注入,加速了企业对3D胸腹腔镜研发进度。到2023年底,3D胸腹腔镜开始小批量投放市场,企业再次获得了综合体25万元的中期补助资金。现在,3D胸腹腔镜已成功销往山东、河南等地的知名三甲医院。
“在行业顶端进行自主创新,需要企业超前的思维和持续的创新投入,在企业研发力所不逮时,综合体的支持和呵护提振了发展信心,加快了创新步伐。”张金杰说,有了3D胸腹腔镜成功的案例,现在企业研发团队正马不停蹄地研发增加荧光标记等功能的新一代3D4K荧光电子胸腹腔镜,培育企业新增长点。
一直以来,综合体十分关注像赛诺微这样的行业新星。通过双方不间断的互动,引导企业在做好首次注册医疗器械产品、首次获得欧美认证时的项目申报,让企业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经过多年的帮扶和培育,目前,赛诺微自主研发了近十款高端微创外科和肿瘤介入治疗手术器械产品,多款产品获得世界权威专家的赞赏,产品进驻国内300多家三甲医院,畅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在微创外科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闯出“新天地”。
编辑:戎畏畏
网友62130
2024-04-20 ·来自浙江
慈溪:向“高精尖”突围
网友40678
2024-04-18 ·来自浙江
慈溪:向“高精尖”突围
网友84961
2024-04-18 ·来自浙江
慈溪:向“高精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