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伏龙 6.46万热推
2023-11-21 13:56 发表于浙江
慈溪·龙山镇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龙山镇)规划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万人,是慈溪的东大门,也是慈溪的最大经济增长级。区域河道纵横交错,水系发达。
自2013年全面启动“五水共治”工作以来,相继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省卫生镇、省文明镇等荣誉。2017年全面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龙山镇先后相继成功创建宁波市级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和浙江省级城镇“污水零直排区”;2019年,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绩效评估中,荣获慈溪市一等奖;2020年,伏龙湖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022年,龙山镇被评为宁波市级“水美乡镇”。经过十载兴水治水,区域河道已全部消灭劣V类,处处呈现水清岸绿的景象,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现正在全力创建省级“污水零直排”星级园区,在兴水治水之路上奋力前行,迈上生态绿色发展的新台阶。
一、 “组织保障+宣传引领”强要素支撑
1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完善工作体系。成立“五水共治”领导小组以来,各线分管镇长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形成了“领导主抓、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常态治理”的治水工作责任体系。调优配强“五水共治”人员力量,推行村级“总河长制”,形成村级河道总河长牵头,细分完善工作体系,健全“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各办各线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深化总河长、河长、河段长“河籍认管、组团共治”的管理模式,加强资金保障,确保治水常规工作有序推进,急重疑难问题迅速认领解决,以确保巡河护河、督查执法、项目包干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实地勘察
2
加强宣传引领,与民联动强氛围。通过“六进”宣传活动,创新治水护水宣传体系,有效推广“五水共治”理念,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实施“141”体系,解决涉水事件,防止污水偷排和垃圾乱倾等不文明行为500起,通过“民间河长”巡查等措施,进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组建党员进行巡河护河、绿水币注册、知识宣讲、河岸植绿等公益活动。每年举办文体赛事,展示生态治理成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治水。并投资5000余万元对伏龙湖、灵峰浦两岸景观进行提升,创建舒适的湖景胜地,打造主题公园,建设红色党建文化休闲长廊、治水历程健康步道等。利用宣传载体,发布治水标语,发送短信,制作广告,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环保案例,多措并举,全方位宣传治水工作成果。
二、“科学谋划+压实责任”抓源头治理
1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15个绿色高产示范基地,提高测土配方覆盖率至90%以上。推广使用环保农业技术,包括黄板、杀虫灯、性诱剂和高效低毒农药,有效推进肥药双控双减工作。加速应用降解地膜,降低白色污染。关闭14余家无证或不合规养殖场,加强对正规养殖场的尾水处置与管控,整治非法散养情况。以“堵疏结合、运转高效”为原则,清理3万亩农田生产废弃物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农田废弃秸秆7840吨,从根源减少农业垃圾对河道水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淞浦河生态护堤工程施工前后
2
强化“截污提升”专项行动,推进治污工作。以创建“污水零直排区”为契机,累计完成10000余农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市政污水管网170公里,全域污水管网进行检测与修复;水利部门投入1.2亿元,完成50余个水利水治项目建设;城建部门以提质扩面为抓手,改造14个问题小区。
3
强化涉水行业整治,推动工业区污染治理。通过“专业排查+系统治理”,对630余家企业进行源头整治,其中140余家生产涉水型企业规范提升,其他企业食堂及宿舍区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工业区板块雨污管网系统进行升级,有效减少“堵、漏、渗、混”情况。同时,对重污行业及“低小散”行业采取重拳整治,累计关停“低小散”企业100余家。排水部门发放排水许可证1200余家,发放排污许可发证150余家;环境部门通过细化管理办法,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5000人次检查重点涉水企业,确保企业长效管控,达标排放,落实环保审批及验收要求。
4
强化“河长制”巡查,全面贯彻“河湖长制”管理。通过“河长制”向“河长治”和“全员治”转变,开展“找寻查挖”,制定相关文件并实施“五水共治”专项考核。领导小组、镇人大等部门定期监督考核,每年更新河长公示牌,促进公众和相关部门监督。并联动“扫描”巡查,发现问题随手拍、及时报;通过“发现-预警-处理-反馈”闭环机制,迅速治理问题。创新工作交办、问题通报、约谈督办制度,压实治水责任。注重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通过三支队伍构建镇—村—网格三级联动机制。
5
强化科技赋能,“人防+技防”开辟治水新路径。通过“甬水美丽”、“宁波河长制”等巡河App,实现了沿河巡查工作的常态化。同时,采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帮助查找非法排污行为。通过线上工作群,实现了“上报-整改-闭环”的高效率处置。投资1120万建设数字化智能平台,推进护水治水工作,采用智慧科技和“互联网+”模式。并投资250余万元对重点河道及其支流排口闸口安装6套水质自动监测站,10台非国标智能河长智慧管控平台,在河道主要节点安装21套超微细气泡水处理装置,引入生物蜡块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水体生态修复能力,明显改善河道水质,县控断面监测点水质达到考核目标。
三、“工程带动+典型效应”固治水成效
1
做好河道水库疏浚整治工程。通过清水环通工程、生态修复、水系连通、清淤疏浚等措施,全面推进河道水库疏浚整治工程,提升全域河流生态治理水平。总计投入1.7亿元,成功疏浚近200条小微水体,实现清水环通目标。对4座山塘水库进行检查,清理围堰10条,完成河道砌坎造桥等25项工程,确保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在全流域整治与生态修复方面投入1.3亿,包括将灵峰铺、伏龙湖、凤湖水库等打造成健身打卡点,伏龙湖建成亲水公园,14个村如徐福村、山下村成功创建水环境整治示范村。
淡水泓、镇龙浦设置增氧泵,增加水体富氧量
镇龙浦整改前后
淡水泓蓝藻整治前后
伏龙湖绞吸船清淤整治前后
2
做好日常管网维护工程。采用雨污水管网设施第三方养护机制,每年投资250万,对镇域内市政污水管网进行日常和应急疏通、检测、修复,解决地下管网运维问题,确保排污管道畅通。
3
做好市级河道两侧拆违工作。水治办联合“三改一拆”办进行思想动员和政策解释,成功完成市级河道淞浦河、下快船江龙山段两侧历史违建拆违整治。相关部门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逐步展开拆违工作,消除临河建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4
做好伏龙湖和灵峰浦创建省级“美丽河湖”工作。通过委托设计院进行基础调查,编制创建方案,拍摄宣传短片,设计河湖周边文化氛围,清理河湖周边环境等多项工作,两地项目在创建验收中获得好评。伏龙湖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河湖,而灵峰浦也成功创建为宁波市美丽河湖,这为保护和提升当地水域环境,促进河湖文化和生态旅游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年来,龙山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压推进、攻坚克难,高标准施行“五水共治”。未来,将继续发力,打造高质量“智造滨海、福地龙山”。
END
来源|慈溪五水共治
暂无评论